密耳示例图.png (57.12 KB, 下载次数: 9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密耳示例图
2025-7-1 14:21 上传
2. 穿耳(Through Hole)
结构特点:表耳孔洞为通透设计,从外侧可直接看到生耳。
优点:拆装方便,通用性强,适合大多数表带。
常见于:潜水表、运动表及通用型腕表。
穿耳示例图.png (38.98 KB, 下载次数: 9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穿耳示例图
2025-7-1 14:21 上传
三、生耳的核心功能与结构
1. 功能
连接表带与表壳:通过弹簧压力固定表带。
快拆设计:部分生耳支持无工具拆装(Quick Release)。
调节表带长度:部分生耳用于金属表带微调。
2. 结构
弹簧机构:内部隐藏弹簧,两端可压缩。
材质:不锈钢为主,高端款用钛合金或镀金。
手表生耳结构图.png (52.9 KB, 下载次数: 12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手表生耳结构图
2025-7-1 14:25 上传
四、为什么叫“生耳”?名称由来考据
“生耳”是中文钟表业的特有术语,来源暂无官方定论,但主流说法如下:
英文音译说:源自“Spring Bar”(弹簧杆)的“Spring”音似“生”,“Bar”联想为“耳”(表耳部件)。
功能联想说:
“生”指“可活动”(如弹簧的弹性)。
“耳”指其安装在表耳(Lug)中。
行业俚语演变:早期维修师傅的简略称呼,沿用至今。
五、生耳的其他名称(别名大全)
因地区、行业习惯不同,生耳有多个别名:
名称 使用场景
弹簧杆 英文直译(Spring Bar),国际通用。
表带栓 国产表说明书常见。
快拆杆 专指支持无工具拆装的生耳。
生耳轴 维修师傅常用,强调“轴”功能。
表耳销 方言或老派称呼(如“插销”联想)。
六、如何选择生耳?关键参数
直径:常见1.5mm、1.8mm、2.0mm(需匹配表耳孔径)。
长度:需根据表耳宽度(如20mm表带配20mm生耳)。
类型:
标准生耳(需工具拆装)。
快拆生耳(带凹槽或按钮设计)。
结语
生耳虽是小部件,却是手表佩戴稳固的关键。理解其名称由来、分类及功能,能帮助您更专业地选择表带或自主维修。如需更换,务必确认尺寸与表耳类型(穿耳/密耳)匹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