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,宋哲宗因病驾崩,端王赵佶成了大宋的徽宗皇帝。徽宗原本是一个被忽视冷落的人,初登大宝,周围的一看都是新面孔,一朝天子一朝臣下,自然要培植自己的心腹势力。下朝后看到高俅这个长期在一起玩的朋友,自然特别亲切。所以徽宗有心提拔高俅,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,但大宋朝提拔干部有一套制度,并不完全由着皇帝的性子来。七品县官要有进士出身,而高俅没有功名,文官这条路走不通,只好另辟蹊径,走武官这条路,因为武官对出身要求不严,只要有功名就行,一句话,弹性比较大。《宋南渡十将传》卷一《刘锜传》中说:"先是诜、端王邸官属,上即位,欲显擢之。旧法,非有边功,不得为三衙。时刘仲武为边帅,上以俅属之,俅竟以边功至殿帅。"宋徽宗只是让高俅到边关去镀镀金,好日后提拔。边帅刘仲武等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来"镀金"的,便格外帮衬。恰好,高俅在边关的时候,大宋朝在边境打了几个少有的胜仗。高俅升迁的资本,毫无疑问当是出于在刘仲武军中的经历,并最后做到了殿帅,掌管禁军达20 余年。
高俅荣升太尉,执掌大宋军权的时候,大宋军队早已腐化堕落,没多少战斗力。高俅不是军事家,自然不可能对大宋的军队训练带来明显的起色,但他也不完全是靠踢一脚好球而身居高位圣眷不衰的。高俅不是寻常之辈,在为官弄权上很有些手段。首先他乖巧善佞,对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讨好,迎合徽宗好名贪功的心理。其次,高俅这个人有一个好处,就是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。之前有刘仲武在边关对他的提携,之后他与刘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关系。刘仲武在政和五年(1115 年)打了败仗,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,因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。刘仲武死后,高俅又极力向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。蔡京等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属,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,而是伸出了援手,史载,他"不忘苏氏,每其子弟入都,则给养恤甚勤",颇为时人赞许。
历史上的高俅之所以被后来的坊间百姓和艺术家们加工成为奸臣,一者或许是他因善于蹴鞠竟然获得高官厚禄来得过于容易;二者或许是因为他为官贪欲确实在靖康年间曾经被大臣上书揭发过。高俅掌管禁军20 余年,不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,还把禁军当做私役,不管训练,专管为他营私出力。于是军队(纪律废弛)、(军政不修),成为(人不知兵),无一可用"的无用摆设,以至当国家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,开封城内几十万禁军很快瓦解,作为大宋的最高军事统帅之一的高俅显然难辞其咎。这也难怪被人弹劾揭发了。高俅的历史结局是于1126年病死于开封。盖棺论定,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大节无亏,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。
其实在正史中,高俅的记载并不算多,这很奇怪,因为一个太尉这么大的官职却没有列传。并且对他的历史评价含糊不清,也就是说他不算是个大奸臣。因为这种人物有自由发挥的空间,所以《水浒传》就将他与童贯、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为四大奸臣。
金圣叹在评《水浒》时说过:"盖不写高俅,便写一百八人,则是乱自下作也;不写一百八人,先写高俅,则是乱自上作也。"于是,众口铄"金",高俅在小说《水浒传》中扮个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过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本公众号长期欢迎各地诗友踊跃投稿,暂无稿费暂时只接受诗歌,散文,诗评。来稿作者请将个人简介,个人生活照一张。以及微信号留与编辑。(三至五首现代诗,散文一篇)要求原创首发:未在其他公众号发表过的,因为平台系统会自动检测百分之二十的相似度。感谢合作!投稿邮箱 : tygxds@163.com
▼
▼
您的赞赏是对作者的欣赏和鼓励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